杭州能量技术研究应用网
 | 首页 | 能量概论 | 检测内容 | 应用范围 | 产品研发 | 案例分享 | 业务合作 | 后台 |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网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让文化成为“满汉全席”


 




2007-02-28 都市快报徐迅雷
  财经时评

  徐迅雷

  

  2月27日,中国社科院2007年《文化蓝皮书》发布,蓝皮书认为,在经济高速路上飞驰的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去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00多亿元人民币,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及四分之一。

  文化消费总量水平过低,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且间接影响人们的自身素质。可以设想:一个地方如果仅仅是饭店人满为患,而书店剧院老是空空荡荡,那么,被嘲笑“没文化”是再正常不过了。

  大国经济,内需为本,要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重要的通道是扩大文化消费的需求。文化消费的新路径其实是很多的,比如杭州的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0万,领先于全国,初步形成了数字电视产业链。再比如,我国已迎来互联网的宽带时代,宽带上网网民达7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这是巨大的文化消费力量。还有,在文化消费领域甚至出现了闻所未闻的“职业粉丝”。“粉丝”现象之所以能和经济拉上关系,是因“粉丝”要消费;而经纪公司或唱片公司雇用“职业粉丝”,要支付不同程度的报酬;“职业粉丝”成了文化与消费之间的一种“桥梁”。

  文化消费的兴盛,一方面是消费者个人需要有意识地增加投入,而且这种投入有潜在的巨大回报,不像吃过一顿“满汉全席”第二天肚子里就空空的了;另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完善文化的制度供给,让文化本身变成秀色可餐的“满汉全席”。北京市不久前首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园区,包括曾准备拆除的“798艺术区”,受到了文化人的称赞。政府对“文化创意”从以前的反对、严管甚至压制,到如今的赞成、支持乃至大力扶植,是文化观念的巨大进步。

  遗憾的是,许多地方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比如,公益性文化产品的投入、保障和供给,本是政府的责任,但一些地方却是“空白点”;而有的地方则热衷于制造一些能“彰显政绩”的“文化大戏”,获奖了就束之高阁,无法形成文化生产力。刚刚有个消息,有关方面已下文规定:选秀类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类似的禁令陆陆续续发布了不少,仿佛有“禁令偏好”,而禁令越多、“紧箍咒”越紧,文化产品就越难成为“满汉全席”。这次文化蓝皮书称,“从供给面看,中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过低,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亦不规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最终导致有效供给短缺”,这是说得很到位的。

  从文化消费者来说,确实需要构建良好的“消费伦理”,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比如不买盗版碟;而让文化繁荣起来、变成“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政府构建良好的“制度伦理”。当文化产品真正成为秀色可餐的“满汉全席”,消费者自然会趋之若鹜、“产销两旺”,那样,扩大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需求满足度,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萧山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 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中华网 萧然在线 世界各国网址大全 新华网 凤凰卫视 世界网络 百度 新浪 网易

版权所有:杭州能量技术研究应用网,若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站。

地址: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内   电话:0571—82061369   电子邮箱:120481436@qq.com    浙ICP备07001355号—1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