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量技术研究应用网
 | 首页 | 能量概论 | 检测内容 | 应用范围 | 产品研发 | 案例分享 | 业务合作 | 后台 |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网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自然疗法——让亚健康自然康复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自然医学,也称为非药物治疗系统。它是运用各种自然方式及自然界物质,形成自然疗法,能提高或修复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及人体各系统和脏器的自愈力,最终恢复身、心、灵的全面健康。自然医学也称为非药物治疗系统。
  现代人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可是人们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权威部门报告,70%以上的职业人群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全国高血压患者有1.6亿,糖尿病人4000万以上,每年新增癌症病人200万;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年前下降了5岁,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则低17岁。“健康虽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的观念促使人们更注重和寻求如何运用最好的方法来预防、缓解和改善亚健康及慢性病的问题。
  药物治病的局限和毒副作用
  虽然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之而来的是化学药品、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日趋严重,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大量涌现。据国家卫生部报道,中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各种慢性疾病来说,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症状和病情,但大多数情况下药物只能治标很难治本,所以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是缓慢地不断地加重,药物使用量也是逐步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甚,对人体各系统脏器又产生更多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许多病人发现自己药越吃越多,慢性病也越生越多,以致精神郁闷、压抑,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生活质量也日益下降。但是,有些慢性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又进行了自然疗法,病情倒有了明显改善,用药量也明显减少。自然医学、自然疗法的无毒和对慢性病的改善作用,目前已越来越受到亚健康和慢性病患者的肯定。

    自然疗法有七大哲学观,它们是:
    1、无毒无副作用;2、人体天生具有自愈力(指人体自身有疾病康复的能力,自然疗法的作用是开发和提高这种能力,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3、找出真正的病因;4、整体化治疗;5、保健师、医生也是老师;6、预防胜于治疗;7、身、心、灵全面健康。科学界有人把自然医学称为与现代医学(第一医学)、中医学(第二医学)并列的“第三医学”。

    接受自然疗法注意事项
    1、保健期间,尽量少吃鱼虾、蛋、肉类,这些食物是造成身体酸性的主要原因,多吃青菜水果,可以加快化毒、排毒、清毒、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
    2、每天至少喝水2000CC以上,将毒物排除。平时不会喝水或很少喝水者,先要针灸增加喝水量。
    3、保持愉快心情,情绪的不稳,容易产生自由基。
    接受自然疗法的正常反应,使用自然疗法可能会产生一些反应,这些反应称康复反应,反应症状因人而异。原因如下:
    1、保健期间的蜜月期
    刚开始时,由于人体经络获得了先天之气,新陈代谢开始活跃,这时反应包括:精力旺盛、体力增强、气色好转、皮肤恢复光泽等,有些人会发生兴奋现像,导致夜不能寐,但无疲倦感。
    2、排毒期
    当通经活络后促进了吸收营养,细胞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它们会将体内长期积累的酸性代谢物和毒素排出体外,令体液由酸性回复到弱碱性(PH=7.35-7.45),这时有些人会发生排便次数增多,尿色变深,有些人会有皮肤搔痒,咳嗽痰多,肝火转旺,咽喉疼痛,失声流涕,妇女会经血失常,有女性病的人会出现经期变长,经血变多,少数人会出现暂时停经现像。一旦体内毒素排光,身体就康复了。就象中国古代名医张子和所说:内毒外排,压邪安正,疾病自愈。
    3、气血活络期
    随着身体的恢复。原来气血凝滞,无法通过之处,这时会出现酸痛,甚至服止痛药效果也不大,中医说:不通则痛。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长,然后才会恢复正常,此时全身气血己通,原来疼痛之处再也不会疼痛了。
    4、细胞再生期
    细胞恢复正常功能后,它开始修复坏死的细胞,这时体内大多数营养和氧气都会输送去制造新的细胞。所以此时可能会有精神疲倦、困乏的现像。
    当以上四个过程结束之后,人体也就康复了。
       
    欢迎有心致力于传播自然疗法的朋友加入我们的行列——易经保健,为人类的健康而努力。  

    我们梦想有一个痛苦和苦难完全绝迹的世界!
    我们梦想有一个疾病完全绝迹的世界!

            

                           朱炳仁大师的铜雕作品——《书》



 


萧山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 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中华网 萧然在线 世界各国网址大全 新华网 凤凰卫视 世界网络 百度 新浪 网易

版权所有:杭州能量技术研究应用网,若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站。

地址: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内   电话:0571—82061369   电子邮箱:120481436@qq.com    浙ICP备07001355号—1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