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络(转帖)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的含义,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砭石,就是古代的石器。《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也。”在这里即是指用细洁光 滑小石块磨制而成,用于医疗的原始工具,可以看作是最初的“针”。据考,大约在山顶洞人文化时期,已能用石刀等工具制造较精细的骨针,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不少各种形状的骨针,有的一端有尖,另一端无孔,有的两端都磨尖,这样的骨针,很可能被当时的人们用来作为医疗用具。
经络存在的验证
国外学者也对经络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清水芳太郎用测定皮肤电阻的方法发现了经络的电学特性。经络腧穴周围具有与其它部位皮肤不同的电学特性,主要表现为大电容、高电位,导电量较高。1950年中谷义雄发现了良导络。50年代中期。前苏联人巴特许别金发现了“皮肤活动点”。良导络及皮肤活动点和古典经络及腧穴线路位置十分相近。红外热像图摄影法记录的皮温图所确定的线路和经络间也存在着相似性,日本东京教育大学芹泽胜助教授自1971至1974年间,对50名健康男子共拍摄了包括胸、腹、背以及头部等部位在内的2万余张全身红外线热像图照片.发现穴位处的温度明显偏高,呈现白斑点状。 更为直观的实验当属高频辐射场摄影术。辐射场摄影术最初由N.Tesla(1856~1943)所发现,由高频高压发生器产生一个高频电场,当被摄物体置于此场中时。周围就会出现可见光,1939年。前苏联工程师基利安夫妇 (S.V.Kirlian)再次研究此现象,他们发现人体某些部位比其周围地区发出的光要强,而这些点正与中国古代经络理沦中的741个针灸穴位相吻合。基利安夫妇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他们发现的这种人体发光现象被称为“基利安效应”。该发现反映出经络的存在,变虚无为可见,为经络的存在找到了科学证据。 尽管经络的组织学位置至今仍在肉眼观察(包括显微外科手段)能力之外,但科学实验表明,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科学实验还不能细致入微地揭示经络的一切活动,还不能证明它到底以什么物质形式存在;虽然对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性味归经尚未有实质性突破,但根据经络研究方法及结果推断,经络、阴阳五行及中药性味归经必然存在着其物质基础及信息传输通道,随着科技发展,也一定能将其形象地展现出来。 200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炎黄经络研究中心陈英茂等人报道了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透射扫描图象和发射扫描图象的融合技术显示出示踪剂循经迁移线在体内的三维断层图像及立体透视图像,利用科技手段初步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及其在体内局部的空间位置及走向。
经络与神经
有人说,经络与神经有密切关系,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是经络产生效应的基础。但经络不能等同于神经。经络的传导速度较慢,与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相比,差异甚大。此外,经络路线与神经走行途径不一致;例如针刺足三里穴,针感可向上传导,神经传导却只单向脚尖走。
为了探索经络的实质,有人去解剖、去观察,除了已知的血管、淋巴及神经系统以外,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管道系统或新的组织结构。目前,许多人认为,经络和神经系统密切相关,针刺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刺激神经组织的结果。
天津南开大学商振德教授,通过长期体验和观察,认为针刺穴位后与局部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电容放电有密切关系,针刺穴位局部组织胞膜大量电容放电所放出的正电能量是针灸治病、防病和刺针镇痛的物质基础。经络系统是独立于人体其它系统之外的系统,我们称为人体“电能循环系统”。(商振德教授解密针灸与经络,www.huanghaitao.com/bbsxp/ShowPost.asp?Th ... 12K 2006-10-30 )
第一军医大学原林教授说“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解剖学报》主编按语指出:原林教授等人的论文《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颇有新意。他们用建成的数字化人体数据库探讨了祖国传统医学中有关经络穴位的解剖学问题,提出了传统经穴的解剖学基础是结缔组织的看法,这与国内从事针灸经络研究的部分学者的看法相吻合。中国人数字研究与中医针灸经络研究都是我国具有很强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也代表着解剖科学领域中一个侧面的发展方向。
以上种种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人未能认识清楚:经络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经络现象对生命有何意义?这是一个中医基础理论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更好利用经络管理好人的健康。
针灸在国外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邓良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针灸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比较广泛,目前开展针灸治疗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0多个;据保守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万多名针灸师,其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46个国家有7万多名会员;针灸在全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针灸教育正进入各国的正规大学,各国政府也开始大规模资助针灸研究。
在美国 田小明现在的头衔很多:美国华盛顿中华医学研究所治疗中心主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医针灸顾问,华盛顿骨关节和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瘤研究所委员,还曾担任过美国“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委员。好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中医。2000年12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基于对田小明品德和能力的特别信赖,我特任命他为‘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委员”。白宫在邀请田小明参加白宫祈祷早餐会时,时任副总统的戈尔还专门向他面谢:“我要特别感谢您治愈这么多美国人!” 1994年到1996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针灸重新作出评估,认定针灸对关节炎、疼痛、偏瘫等病症的疗效,并把针灸的地位从“实验用品”提升为有效的医疗技术。由于政府政策的转变,美国保险公司也开始支付针灸治疗的费用,把针灸纳入保险体系,这意味着普通民众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可以和看西医一样由保险公司付费。
在俄罗斯 俄罗斯人对中医药一直缺乏全面了解,虽然针灸早已传入俄罗斯,但俄罗斯人对其疗效了解不多。1993年,中医师王世和被邀请到总统俱乐部为俄罗斯高层领导人担任保健医生,针灸在俄罗斯的处境得到了巨大改变。2002年,王世和中国医疗气功康复中心在莫斯科东北部正式成立。该诊所一楼是针灸、推拿、穴位按摩、妇科和美容室。目前,中心有4位中 国医师和一位俄罗斯医师,他们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脑中风后遗症、Ⅱ型糖尿病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在德国 黄翰祥在德国开中医诊所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在德国汉诺威市西郊有着自己的针灸诊所。黄翰祥说,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认同针灸的治疗效果,现在他的诊所床位供不应求,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就诊。记者从德国针灸协会获悉,全德国目前共有两万多名医生施行针灸,每6位执业医生中就有1人用针灸为患者治疗。经过6年的试点,德国已承认中医针灸是正规疗法,法定医疗保险公司必须承担针灸治疗费用。
在英国 针灸已经发展了40余年,被民众广泛接受。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兴办针灸学院,至今具有影响的针灸学院已有十余所。英国针灸学会职业针灸师约有2400人,中国针灸师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英国针灸学会指出,过去5年,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病人可以在获得全科医生的许可后,报销针灸治疗的费用。
奇怪的是,针灸在国外大行其道,方兴未艾;而在中医的诞生国,对传统医药却屡受怀疑和贬斥!
经络与保健
经络是生命体信息交流及物质、能量传递的组织结构基础,所以疏经活络才是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长度的正确渠道。疏经活络可操作性的普及是今后最诱人、最有效益的促进健康的公共卫生行为。
祝总骧,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北京经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际针炙医学院教授。从事经络现代化研究近三十年,创造性地将祖国医学经络理论与现代健身理念相结合,成功地推出“312经络锻炼法”,至今获益人数达数百万。312经络锻炼法为饱受疾病折磨的中老年朋友指明了一条通往健康长寿之路。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易学易练,能激发人体潜能、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免疫力。312经络锻炼法的具体含义是:“3”: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3个穴位。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如能感到酸、麻、胀、并且这种感觉有上下窜动的得气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1”:学习一种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每天早晚两次,每次5分钟。“2”:进行以两条腿为主的、力所能及的下蹲锻炼,每天1次,每次5分钟。
从上可知312经络锻炼法,不用器械,不用记诵许多操练步骤,十分简便易学。按摩合谷、内关两个穴位实际上可以在行走过程中随时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必将受益。
祝教授提出“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的理论。他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之中,取得神奇效果,并获得国家科委首届“星火杯”创造发明特等奖。
经络应用广泛,如:
经络被用于足疗; 经络被用于美容; 经络被用于按摩和推拿; 经络被用于刮痧; 经络被用于火罐与拔疗; 经络被用于戒毒; 经络被用于不孕症……
经络太古老,这篇文章篇幅太小,载不动经络的往事,和许多与经络有关的故事。
中医的发展
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中医学的世纪。 中医理论是真正揭示了生命科学奥秘的理论,它真正的内涵并没有被世人所全部知晓,
中国中医研究院程教授说,国外专家如此热心且认真地研究针灸,这充分说明了中医学的伟大。针灸本身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至于疼痛、淤伤等现象,有可能是医生手法及病人心理问题。由约克郡的中国传统医学基金会的休斯·麦克帕森进行的研究,也表明了针灸的安全性。英国针灸协会的近600名医生采用针灸疗法均在5年以上,只发现了43例极小的不良反应,而针灸对于恶心和昏厥的疗效最为显著。
有人称中医现代化将是一个三合一的过程,即传统继承,西医参照与信息化整合。基本理念来自传统,基本规范来自西医,基本技术来自信息化。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为什么如此高度评价经络作用,许多人不甚理解。现代中医教育体制把用药与施针紧密不可分的知识技能,分成两个不同专业的系科,造成了经络、针灸在临床应用上逐步边缘化与狭窄化,也降低了中医临床疗效。
现在中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还受到残留毒性、有效成分提取等问题的困扰,而针灸理应得到更快地发展。中医是建立在东方整体论哲学基础上的体系。否定优秀传统实际上是否定自己、否定科学。我炎黄子孙应能为发展医学理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