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慈善家--侯希贵的故事2
发布时间:2010年2月7日 15时8分
中国有个侯神仙 连载(二)峨嵋学道
这年春寒料峭,奇人侯希贵离开长沙,他先到贵州,云南转了转,最后鬼使神差地到了四川峨嵋山下. 峨嵋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教寺庙大大小小有三百多座,散布在雄伟秀丽的群山之中.同时也有几处道教宫观,不十分引人注目地点缀其间.当时正值”文革”,许多寺庙,宫观,庵堂,在大破”四旧中已被”造反派”毁坏,僧道尼众被驱逐走了.虽有一些庙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单位,受到军管,也只留下几个僧尼看守庙宇,打扫卫生,但都早一已断了香火,停了钟罄之声.
奇人早闻人们传说, 峨嵋山多异人.虽僧道尼被赶走了.但他仍不灰心,认为只要心诚,不会找不到.于是,他沿着峨嵋山的城市,集镇,路口摆设地摊卖膏药,玩些空中取物招徕顾客,以此糊口.第一天无人问津,第二天仅仅卖去五六张,刚够这天的最低的食宿.直到第八天,赚的钱除了自己的食宿外,才有了十七元多钱的积蓄.可到第九天,有生意冷落,直到中午还没卖出一张,肚子可饿的咕咕叫,他受不了,正准备收摊,突然走来一位衣衫蓝缕的老婆婆,说:大哥,行行好!我两天水米没沾牙了.饿得两眼发黑,请你行行好,打发一点.. 奇人见了,十分同情,不假思索地将仅有的十七元多钱,拿了十五元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似乎有些于心不忍,说:大哥,你多留几块吧,出门在外困难多.只接了十元.奇人很慷慨,乐观地道:您拿去吧,我只要填饱肚子,有个睡处就行.
送走老婆婆,他收了地摊,在一家饮食摊上买了两个烧饼充饥.下午,天下雨了,不能摆摊,他只好向旅社要了一个行铺,胡乱地睡了一晚.次日,只将就吃了一碗光头面,他也心安理得. 深山寻异人,可一连半月, 异人还没找到.问旅社老板可曾知道高僧名道,老板瞪了他一眼:什么年月了,还高僧名道,早还俗了,有的早死了.问旅客,旅客们也付之一笑:你这汉子还想参师学道?现在峨嵋山还有什么师傅,有也不敢带你呀.
奇人还不气馁,他又转到峨嵋山东边,这一转,生意好了些,不到三天竟收了三十多元.可一天中午,公社革委会治安小组的人来了,查问他的证明,他哪有?检查的头头立即摆出一副凶相:”干啥子的?” ”卖膏药.” “发资本主义的财吗?你那条资本主义尾巴长得长呀!竟从湖南跑到四川来了,给他割了!”几个检查组的人员立即狗抢骨头似的,卷起他的地摊,连同他的膏药以及他那小钱袋,一并抢走了.幸好没搜身,要不,前几天的一点点积蓄,也会精光了.
谁知治安小组刚走,那位老婆婆又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大哥 ,你遭难了,我真不好意思开口,我老伴瘫痪在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远方郎中,可我乞讨了好些天,还不到买三天付药的钱-----“不待他说完, 奇人立即解下衣内的围腰带,抖出全部积蓄,一共三十二元七角,除拿出二元七角以外,将三十元全部递上说:老人家,我年轻力壮,去了有来的,这点钱就送给老伯治病,但愿他早日康复.老婆婆很感动,但没客气,接过钱走了. 送走老婆婆, 奇人上山采集了一些中草药,捉了两条”青竹彪”毒蛇,两条蜈蚣,两只癞哈mo ,居住的小客栈内熬制成药膏,再做成膏药.次日,又买了三尺青布,做摊布,再启程到了峨嵋山西边,而他刚摆下地摊,生意还没开张,那老婆婆又来了.
奇人感到奇怪,问:老人家,大伯的病好些了吗?我这里还有几角钱,您就那去买一碗面吃吧! 老婆婆笑了笑,没伸手,说:好心的大哥,我这次不是求你救济的.你的心太好了,我和老伴很感激你,特意来接你到我小舍去住几天.
奇人说:老人家,您家里那麽困难,等我卖几天膏药,弄几块钱,我再去看望老伯吧,您告诉我您住的地方就行了.
“不行,不行,小舍难寻,山路湾湾,平常人难以找到,非随我同去不可.” 奇人犯难了,说:”可我除了膏药,只有几角钱-------” 老婆婆一本正经地说:”金钱乃身外之物,其实你给我的钱,我一分也没花哩,现在如数奉还给你.”说着,从破衣服内的口袋中掏出一个小青布包,解了一层又一层,将四十五元钱如数交给他.
奇人惊异了:”老妈妈,您-----您莫非是异人?” 老婆婆笑了笑:”什么异人常人的,到了小舍你就知道了.” 奇人不再多问,立即收拾地摊,就跟老婆婆.
两人走了一段石级路,拐上一段羊肠小道,七湾八拐的,累得他气喘.可老婆婆脸不红,气不喘,健步如飞.他忙说:老人家喝口清水吧,时间还早. 老婆婆也不言语,从怀中取出了一个葫芦递他.他口渴难忍,咕噜噜喝了几口.这水一喝,怪了,头脑一下清醒又似糊涂,似现实又似梦幻.全身燥热立时变得清爽,沉重的两腿一下变得轻飘.悠悠然健步如飞,空空然胸怀似海.这时老婆婆也飘飘然如平步青云,崎岖山路似履平地.他不禁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地方?离贵舍还有多远? 老婆婆头也不回地回答:进山方知山,家在飘缈间. (下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