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感冒花十万,距离幸福实在远!
发布时间:2011年3月8日 17时19分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多项民生举措,勾画出了温暖的民生画卷,联想总理日前在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的提法,让亿万百姓实实在在看到了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看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是,要把这些画卷变成现实,并非易事。看到威海十岁小姑娘杨琪一家的遭遇后,更是感慨万千。
在昨晚齐鲁电视台“一天零一夜”中看到,杨琪,威海乳山人,因为正月初三一场小小感冒,使得一家人连年都没有过好。只见孩子母亲李宏言说,“在乳山的十天啊,总发烧也不见好,我说不行,赶快转到烟台看看吧,转到烟台以后也是她每四个小时就发烧,三十八九度,老是不好嘛,我就要求转院,医生说好,就给推荐到这里来,就过来了。”
本来一场小小的感冒,以为打打吊瓶就好了,可谁也没有想到,孩子的病不但没有好转,还成了肺炎。在烟台治疗了10天不见好转,焦急的母亲当即决定来济南给孩子看病。“在烟台诊断是,重症肺炎,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脓毒症,刚过来的时候打氧气过来的,后边插着导流管,放积液的导流管过来的。”
来济南住院已11天了,让大人高兴的是,孩子的病情有了起色,可又有新的难题摆在一家人面前。只见孩子母亲李宏言说,“在烟台花了五万,在这花了四万九了,打吊瓶就这么多,一天怎么也得四千五千的,哪天都得这么多,头两天都是一万来块钱,再后来就是四五千,两三千。”
每天下来,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面临更大的困难。孩子母亲的收入每月只有一千来块钱,连女儿一天的医药费都不够,家里的床上还躺着孩子的父亲,因为股骨头坏死,也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三口,两个病人,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孩子母亲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现在还欠着医院钱,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母亲再也支撑不起这个家了。
“现在感觉怎么样,身体有没有舒服一点?”“舒服些。”“想去上课吗?”“想去。”“别哭。”“上课耽误多久了?”“好几个星期了。我想早早好起来,回学校,省钱给爸爸治病。”“心疼妈妈吗?”“嗯,想让妈妈不要这么累。”……看着孩子和记者的一段对话,直想哭。
杨琪一家的遭遇,虽不能说是多数,但绝不是个例。改革开放来,我国的医疗总费用增长的速度吓人。197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是110亿元,人均11.45元。而到了2007年,就增加到11200亿元,平均到人头上是854元。按当年的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74.6倍。
而在国家声称加强管理的几年里,医疗费用仍是飞速增长。2008年,达到了14500亿元,人均1094元。2009年是16100亿元,人均1192元。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称,去年全国GDP接近40万亿元。医疗总费用去年占GDP的5.2%。如此算来,总费用约20000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大约24%,远高于10.1的GDP增速。而去年人均医疗费也达到了1400元。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年要拿出4000多块钱看病。
医药费的飞涨,似乎不可阻挡,有顺口溜说:“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一旦家里有生病的,就意味着穷人的一个家就要毁掉,药费几倍甚至几百倍自己的收入,的确难以生存。
听听一些顺口溜吧:“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医院抬”;还有“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病,几代受穷”;“过去农民病死在医院,现在病死在炕头”;“农民辛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在农民口中流传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今农民看病难问题,已是非常严重。事实上,现实存在的医疗费用之高,实在让穷人无力承担,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虽然有很多人把农民的医疗保障寄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希望能够通过合作医疗实现农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减轻医疗方面的沉重负担。可从目前看来,实在是难以做到。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本站编者按:
我们分析小杨琪的致病原因,主要在于先天肾水太弱,2011年又是肾气不足之年,所以,平时体质差、营养不足就会很快出现发高烧的症状,肺为肾之母,肾气不足则泻肺之气,得肺病就在所难免。这样就会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望请医务人员慎之又慎哦。
有关医务人员不要老是用杀菌、消炎的西药,那样会把她害死的!!我们建议以提高小杨琪的免疫力为主,若需要的帮助,我们将尽力而为。
另外,有体质虚弱、腰脱、肾病的朋友,今年要防止肾病的复发或肾病加重,用普通的方法,就是茫然、麻木的表现,基本无大的作用,将会种下损身折寿的劣根,一旦运用方法不当,对自己劳命伤财,把身体当儿戏,损失比失去一百万还要惨!我们真真切切地提醒朋友们:对自己的身体治疗要慎之又慎,选择无药无电、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方法,才是上等聪明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