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量技术研究应用网
 | 首页 | 能量概论 | 检测内容 | 应用范围 | 产品研发 | 案例分享 | 业务合作 | 后台 |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网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绍兴师爷的来历
——谋士的代称


发布时间:2014年5月17日 17时18分
 

绍兴师爷 shào xīnɡ shī yé ,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绍兴籍人较多,故称。后引申为谋士的代称,有时含贬义。
  背景介绍
  关于绍兴师爷这个词里面的绍兴,是指清代的绍兴府。清代的绍兴府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位于杭州湾南岸。全地区以会稽山为中心,两翼为浦阳江曹娥江,山水秀丽,乃古越国腹心之地。自东晋开始,这里即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所谓师爷,是对古代官府衙门幕僚的俗称。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场所,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在幕府中办事的那些类似今秘书、参谋等文职佐理人员,就叫幕僚或幕友。他们是一些受过专门训练,在法律、财会文秘等方面具有专门知识和一技之长的读书人,被各级地方长官聘请为某一方面的私人顾问,不带官职而参与政务。官员称幕友为西宾”“西席”“老夫子”“先生,幕友称官员为东翁”“东家,平时幕友与官员可以平礼相见。

 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肇始于明,盛行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前后,自始至终,在我国封建统治机构中活跃了三四百年,声名扬及国内外,成为中国封建官衙幕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各级地方行政官吏、绅士、商人等群体,共同操纵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诸多层 面,成为封建专制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封建官僚政治的实施过程中作用显著。

绍兴具有培养与造就师爷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条件。从此业者,大抵为家道中落、无缘取仕之士。一般师爷至少须攻读3年“幕学”并须具有研核策略的能力、提供计谋的机心与撰拟官方文字的功底。师爷虽非幕府职官,但各级军政主官每每受其制约,多有左右首脑之力。

 师爷,为旧时官署幕友的尊称。古代将帅带兵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以后相沿成习,幕府即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代称,甚至其军政大员本身亦称幕府。同时,军政大员所延揽帮办各类事务的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相应称谓;民间,自清朝起,一概称此类幕僚为师爷。师爷在幕府中为幕主或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或奉命出使,联络官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师爷无官衔职称,仅受聘于幕主而并非行政委任。幕主称师爷为老夫子西宾,师爷称幕主为东翁东家,彼此虽以宾主相待,实系雇佣关系  

 绍兴人入幕为僚由来已久,明朝一代已有不少越人学律作幕,并闻名于世。当时京中胥办,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王士性《广志绎》)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顾炎武日知录)。嘉靖年间被誉为明代第一才人徐渭,即为典型的绍兴师爷。《明史》载: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宗宪招致幕府掌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为进剿倭寇徐渭常为胡宗宪出谋献策。《明史》云: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足见他就幕5年,政绩卓著,堪称绍兴师爷的早期代表人物。

 绍兴师爷在清朝初年,尤其是在顺治、康熙之时,才真正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即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反映。沈文奎可谓当时绍兴师爷的代表。沈文奎,会稽人,23岁时只身北上游学。天聪三年(1629)冬,被后金八旗兵俘于遵化城,旋即迁徙沈阳,入选文馆,开始为清军入关献谋设策,渐为皇太极看重。六年八月,皇太极召见沈文奎等,赐以肉食,面询对明言和等朝政大计。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多被采纳且付诸实行,绍兴师爷由此崭露头角

绍兴师爷的崛起,当然并非凭借个别绍籍师爷的功绩名望,而是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阶层出于政治目的网罗特殊人才的需要,以及从事师爷职业的绍兴人士的整体素质。绍兴向为文化之邦,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具有作为智囊的多方面能力,故清代以师爷为业者多系绍兴人,诚如龚未斋在《雪鸿轩尺牍》中所云:吾乡之业斯者,不啻万家。 

 纵观绍兴师爷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的发展轨迹,大致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雍正乾隆时期: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从巩固封建政权、平定边疆叛乱以及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的大局出发,采取了利用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行统治的措施,从而为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事、进入各级衙门创造了条件。而绍兴师爷也乘当政者急需大量人才之机,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投身官府,并得到各级行政官吏器重而地位日隆。邬思道为这一时期师爷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官场经验,不仅赢得幕主田文镜的宠幸,且为雍正帝所看重,从而成为绍兴师爷公认的祖师爷

 《清代野史》载,邬思道,字王露,绍兴人。他自幼好读,但科举不第,遂法家言,人称之为邬先生。他先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为河南巡抚田文镜罗而致之幕下。一日,邬先生谓文镜曰:公欲为名督抚耶,抑仅为寻常督抚?’文镜曰:必为名督抚曰:然则任我为之,公无掣我肘可耳。文镜问将何为?曰:吾将为公草一疏上奏,疏中一字不能令公见,此疏上,公事成矣,能相信否?’文镜知其可恃也,许之。则疏稿已夙具,因署文镜名,上之。盖参隆科多之疏也。隆科多雍正帝的元舅和功臣,官至大学士,然其恃功不法,骄恣日盛,因此雍正继帝位后,极想翦除而苦于中外大臣无一敢言其罪邬先生固早窥知上意,故敢行之不疑。结果雍正帝借刀杀人隆科多果获罪,而文镜宠遇日隆。不久,雍正帝获悉邬思道田文镜幕中,常在田文镜的请安折上朱批朕安,邬先生安否”?这就使以邬斯道为代表的绍兴师爷身价百倍,为各地督抚所瞩目。及田文镜卒后,邬先生去大梁,他督抚闻邬先生名,争以厚币聘之。并由此引得各地督抚争相聘用绍兴师爷,他们希冀借助绍兴师爷的才能机智,获取仕途上的进展,从而为绍兴师爷的广泛入幕造就良好契机,使绍兴师爷的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外通商,西方文化东渐,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级行政官吏必须广泛辟用幕僚方能适新应变,这就为绍兴师爷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新的机遇。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实权派,为扩充自身势力,以遂一己之图,趁机招兵买马,网罗谋士,如此,便为绍兴师爷投入封疆大吏帐下,创造了又一个机会,从而使绍兴师爷的发展出现第二次高潮。

 是时,绍兴师爷以处事灵活、练达、圆通,深受各地封疆大吏重用。例如,会稽县秋桐豫(又名秋墅,号称秋青天”)东三省总督的师爷,会稽县章士杰(字桂岩)曾国荃的师爷,会稽县马家鼎(字调生、号梅卿)张之洞的师爷,山阴县程埙(字荫棠、又字伯雅)左宗棠的师爷。更有山阴县娄春藩(字淑生)先后为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杨士骧端方陈夔龙的师爷,一生备受礼遇,任李鸿章师爷时,凡折奏、刑钱、河工、盐务等要公,均非娄不办,足见其权位之高。绍兴师爷擅于深谋远虑,以其聪明才智,效忠幕主,不仅巩固壮大幕主的地位权势,也为削弱中央集权统治、形成地方军阀割据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绍兴师爷的势力发展至于鼎盛,为中央和各级行政官吏所瞩目与重视。

 清末,绍兴师爷逐渐衰微以至没落。

 其时,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政府也高唱变法,推行新政,陆续颁布并实行一些改革措施。光绪二十八至三十二年(19021906)期间,清朝政府整顿官僚政制,相继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以及湖北、云南、广东等地的巡抚衙门,削减了一些重叠和虚设机构,各省也相应裁撤了不少衙门与人员。各级官吏的裁减,迫使大量绍兴师爷离开官场另谋出路,他们的活动和影响因之弱化。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奖游学等,使办学堂和出国留学蔚然成风宣统三年(1911),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达5万多所,有学生100多万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仅留日学生达8000多人。国内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以及各地留洋学生,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群体。他们用在国外或新式学堂中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逐渐取得政治舞台上的优势,从而极大地冲击并削弱了绍兴师爷在清朝政坛的地位和作用。

在改革官僚政制和提倡新型文化的氛围中,清朝政府号召各地司法独立,在北京设立大理院,各省设立高等厅,各府、县设立地方厅,审理讼事由法院专事司职,同时,起用归国留学生和各地法政学堂、法政速成班、养成所的毕业生,充实各级衙门,并用新型的法律手段代替绍兴师爷的传统审判方式,以新型的司法专门人才取代刑名师爷,从根本上动摇了绍兴师爷垄断司法审判的基础。而且,由于此类法政学堂、速成班、养成所除专授法律专业知识外,还兼修经济、财政、会计、统计等学科,这类毕业生便得以其所学之博而广泛渗入行政机构的各个层面,使绍兴师爷师徒相授的钱谷秘诀逐渐归于淘汰。随着绍兴师爷刑名、钱谷两大优势的渐次丧失,其群体土崩瓦解,其作用和影响也就由衰微而趋没落。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8887634



 


萧山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 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中华网 萧然在线 世界各国网址大全 新华网 凤凰卫视 世界网络 百度 新浪 网易

版权所有:杭州能量技术研究应用网,若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站。

地址: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内   电话:0571—82061369   电子邮箱:120481436@qq.com    浙ICP备07001355号—1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